易經是中國經學中最高深的一門學問,可稱群經之首,了解易經的關鍵即明白其原理:「易經是研究大自然現象與人生間運行法則的學問」,易經之學博大精深,每個人的解讀亦不同,而其基本原理則以陰陽論起,以陰陽組合成八卦符號,並以八卦符號配合數理的羅輯來闡述宇宙世間包羅萬象的概況,學之終極則為法相天地,應用於世可為世事道理、聖賢之學。世事之變化難以用文字敘述或言語道盡,因此易經以抽象簡單的陰陽符號來組成卦象,即無極生太極,太極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八六十四卦,稱易經六十四卦。
易經的易字有三種意義,一為「簡易」,即易經道理和法則是從簡單和容易人手,二為「變易」,即易經的爻位和大自然人世間的現象是隨時易變的,三為「不易」,即易經闡述的易理是大自然與人世間運行的不變真理。簡易之意為易經以陰陽乾坤為基,乾為天象徵陽,坤為地象微陰,以法相天地施於人事,以簡御繁,用陰陽之簡單抽象符號來含絡大自然與人世運行的道理規範,易經繫辭曰:「乾以易知,坤以簡能,易則易知,簡則易從,易知則有親,易從則有功,有親則可久,有功則可大,可久則賢人之德,可大則賢人之業,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,天下之理得,而成位乎其中矣」。變易之意為大自然界與人世萬物是隨時易變的,地球的公轉產生二十四節氣,地球的自轉則產生日夜,人之盛衰成敗亦隨時易變,人人相異,變化萬千,易經繫辭曰:「易之為書也,不可遠;為道也屢遷,變重不居,周流六虛,上下无常,剛柔相易,不可為典要,唯變所適」,「參伍以變,錯綜其數,遂成天地之文。極其數,遂定天下之象,非天下之至變,其孰能與於此」。不易之意為大自然與人世間雖變化萬千但真正的道理是不變的,可以不變的「正」應萬變的化,謂天行健,君子自強不息,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愛物,易經繫辭曰:「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;卑高以陳,貴賤位矣;動靜有常,剛柔斷矣;方以類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」,「天地設位,而易行乎其中矣,成性存存,道義之門」,「吉凶者貞勝者也;天地之道貞觀者也;日月之道貞明者也;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」。
易經學尋繹探討之對象為時間、空間、宗教、哲學、科學、命理…,伏羲式始作易八卦,以類萬物之情,以通神明之德,以肇文化之本,為易之起由,八卦為文字之始、文化之源、科學之先、萬理之母、智慧之精,,易經以陰陽之符號組成八卦,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離、艮、兌,象徵天、地、雷、風、水、火、山、澤之字,構成自然界與人世間之基本因素,其後發展出易經六十四卦來包羅天地萬象,易經以九、六、初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上之數理羅輯進而推衍陰陽八卦之符號排成易經六十四卦,並以三百八十四爻來含蓋萬象萬事,作為行動法則、趨吉避凶之法。
易經學以陰陽八卦符號與數理羅輯推理表內聖外王之道,即知其易理而達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之業,吾亦以易經學之理自勵自勉,以易知理,以術濟世,此易為易經學之易理,術為五術之術數,以易、術知進退、進德修業,古人曰:不明易經,不可以作宰相,易經之理在於「極深研精」、「窮理盡性」、「範圍天地」、「彌綸群品」、「占事知來」,即參贊天地鬼神之理而致用。
易經學教聖人之道,其一易辭教人寡過知幾─大中至正自強不息,易經文中最常出現「元享利貞」、「吉凶悔吝无咎」,元者大也,善之增長也,亨者通也,嘉美之聚會也,利者宜也,義之和諧也,貞者正也,作事之骨乾也,无咎者善補過也,吉凶悔吝者教人如何行則吉,如何則凶,如何則有悔吝,而教人趨吉避凶,修德避禍,教人大中至正,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正道,而合於道德規範之中,即易中最常出現之「利貞」。其二易變教人動作之準繩─處變不驚,變化成功,人事萬象隨時隨地在變,不知變動之道則無以通萬方之略,創事業之基,變雖繁可以簡御之,易學將萬事萬物歸納於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,定行事動作準繩,進而處變不驚,變化成功。其三易象教人製器尚象─觸類旁通,創造發明,易經六十四卦擬天下萬事萬物繁雜之會,故通易繁雜之變者可以制器尚象,利益眾生。其四易占教 人趨吉避凶─六十四卦,占知吉凶,易可用來占筮,教人趨吉避凶,易占教人預知未來,教人趨吉避凶。
學易可「知其性命,遵守天道」,性者天命之真理,大道之極歸,命者天命之自然,運數之適會也,天道者天運之常規,宇宙之至道也。易經示貞一之哲理、時中之教,貞者正也,吉凶以正為勝,吉而正則更吉,吉而不正亦凶,凶而正則可化吉,凶不不正則更凶,此為貞一之哲理,易中貞者亦特多,不偏之謂中,適宜之謂時,中者天下之道,時者運會之自然,得中道也,時逢其會則可立功。
天地自然、萬事萬象均由地、水、火、風所構成,而先聖先賢以易經說明天地自然的運行、萬事萬象的演進。天地自然,宇宙浩瀚為無極,極為極高極盡極大之意,無極為無盡無邊之意,無極生太極,太極者言極其高大廣闊,易以太極之意描述天地未生,陰陽未俱,形氣未有之無限大,太極能產生萬物,化育群品,而太極中氣之輕清上而為天,重濁者下而為地,而兩儀始生,兩儀者天地也,陰陽也,天為陽,地為陰,是以太極生兩儀,一陰一陽之謂道,有形者生於無形,象徵男女、日夜、成敗、生死…,即「太易始著,太極成,太極成,乾坤行」,兩儀僅代表事物之大別,四象者則能包羅更多現象,如四時、四方、四大…,故曰「兩儀生四象」,夫四象之分析天地自然猶不能盡善也,故必以八卦來含蓋萬事萬物,故曰「四象生八卦」、「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矣」、「易有太極、是生兩儀,兩儀生八卦,八卦定吉凶,吉凶生大業」,八卦之目的是通神明之德,類萬物之情,「天地定位,山澤通氣,雷風相薄,水火不相射,八卦相錯。雷(震)以動之,風(巽)以散之,雨(水也坎也)以潤之,日(火也離也)以烜之,艮(山)以止之,兌(澤)以悅之,乾(天)以君之,坤(地)以藏之」,歸納「天地風雷水火山澤」八個基本因素為組成天地自然萬事萬物之根本,而伏羲創先天八卦,文王作後天八卦,又八八相重演成六十四卦,以六十四卦說明天地自然、人世萬物之發展演化,「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矣;因而重之,爻在其中矣;剛柔相推,變在其中;繫辭焉而命之,動在其中矣」,六十四卦每卦六爻,爻系陰陽,象徵各種現象變化的六個階段,其後又有六十四卦卦辭與三百八十四爻爻辭,以明各種現象變化之法則與吉凶,指示遵循方向。
先天八卦表卦象、人身、物象、人倫、卦德、先天方位。
八卦 |
乾 |
坤 |
震 |
巽 |
坎 |
離 |
艮 |
兌 |
卦象 |
天 |
地 |
雷 |
風 |
水 |
火 |
山 |
澤 |
人身 |
首 |
腹 |
足 |
股 |
耳 |
目 |
手 |
口 |
物象 |
馬 |
牛 |
龍 |
雞 |
豕 |
雉 |
狗 |
羊 |
人倫 |
父 |
母 |
長男 |
長女 |
中男 |
中女 |
少男 |
少女 |
卦德 |
健 |
順 |
動 |
入 |
險 |
明 |
止 |
悅 |
方位 |
南 |
北 |
東北 |
西南 |
西 |
東 |
西北 |
東南 |
後天八卦定四時、五行、八方方位、一日十二時辰、一年十二月。
八卦 |
震 |
巽 |
離 |
坤 |
兌 |
乾 |
坎 |
艮 |
四時 |
春 |
|
夏 |
|
秋 |
|
冬 |
|
五行 |
木 |
木 |
火 |
土 |
金 |
金 |
水 |
土 |
方位 |
東 |
東南 |
南 |
西南 |
西 |
西北 |
北 |
東北 |
時辰 |
卯 |
辰、巳 |
午 |
未、申 |
酉 |
戌、亥 |
子 |
丑、寅 |
月份 |
二 |
三、四 |
五 |
六、 七 |
八 |
九、十 |
十一 |
十二、一 |
卦德 |
動 |
入 |
明 |
順 |
悅 |
健 |
險 |
止 |
卦象 |
雷 |
風 |
火 |
地 |
澤 |
天 |
水 |
山 |
帝 |
出 |
齊 |
見 |
役 |
悅 |
戰 |
勞 |
成 |
易經六十四卦表「六十四象,以上下分之,陽三陰四,法上下分位」,上經三十卦象陽用,下經三十四卦屬陰用,上經多明天象,下經多明人事。
六十四卦次序歌:乾坤屯蒙需訟師,比小畜兮履泰否,同人大有謙豫隨,蠱臨觀兮噬嗑賁,剝復无妄大畜頣,大過坎離三十備。咸恆遯兮及大壯,晉與明夷家人睽,蹇解損益歐垢萃,升困井革鼎震繼,艮漸歸妹豐旅巽,兌渙節兮中孚至,小過既濟兼未兼,是為下經三十四。
上經三十卦:乾表天,代表剛健,坤表地,代表柔順,屯表萬事萬物之始生,蒙表啟蒙,需表需要等待,訟表訴訟爭訟,師表軍事行動,比表比較大小,霸王之道,小蓄表稍有所存蓄,履表踐履行禮,泰表成功通達,否表失敗不通,同人表與人相同,世界大同,大有表擁有者多而且大,謙表謙虛謙遜,豫表豫樂、豫備,隨表跟隨,蠱表事業迷惑,臨表治理,觀表觀摩觀光,噬嗑表食而合之,法治,賁表修飾,剝表剝落,復表恢復,无妄表無有邪妄,真實不欺,大畜表大有存蓄,頣表養育,大過表大大的超過,坎表險陷,離表重重的光明。
下經三十四卦:咸表感應,恆表恆久,遯表遯藏,大壯表大為壯盛,晉表前進,明夷表光明傷害,黑暗時代,家人表一家之人,齊家,睽表違背,蹇表阻難,解表解除,損表減少,益表增加,夬表潰決,姤表遭遇,萃表聚合,升表上升,困表困苦,井表從下奮鬥,取養於最下之食,革表革命、改革,鼎表烹飪,震表振動,艮表靜止,漸表漸進,歸妹表女之歸宿,豐表盛,旅表羈旅在外,巽表卑順行事,兌表和悅,渙表渙散,節表節制節約,中孚表誠於中,小過表稍有超過,既濟表既巳成功,未濟表尚未成功,仍須努力。
|
乾卦1 |
兌卦2 |
離卦3 |
震卦4 |
巽卦5 |
坎卦6 |
艮卦7 |
坤卦8 |
乾卦1 |
乾為天11 |
天澤履12 |
天火同人13 |
天雷无妄14 |
天風姤15 |
天水訟16 |
天山遯17 |
天地否18 |
兌卦2 |
澤天夬21 |
兌為澤22 |
澤火革23 |
澤雷隨24 |
澤風大過25 |
澤水困26 |
澤山咸27 |
澤地萃28 |
離卦3 |
火天大有31 |
火澤睽32 |
離為火33 |
火雷噬嗑34 |
火風鼎35 |
火水未濟36 |
火山旅37 |
火地晉38 |
震卦4 |
雷天大壯41 |
雷澤歸妹42 |
雷火豐43 |
震為雷44 |
雷風恆45 |
雷水解46 |
雷山小過47 |
雷地豫48 |
巽卦5 |
風天小畜51 |
風澤中孚52 |
風火家人53 |
風雷益54 |
巽為風55 |
風水渙56 |
風水漸57 |
風地觀58 |
坎卦6 |
水天需61 |
水澤節62 |
水火既濟63 |
水雷屯64 |
水風井65 |
坎為水66 |
水山蹇67 |
水地比68 |
艮卦7 |
山天大畜71 |
山澤損72 |
山火賁73 |
山雷頣74 |
山風蠱75 |
山水蒙76 |
艮為山77 |
山地剝78 |
坤卦8 |
地天泰81 |
地澤臨82 |
地火明夷83 |
地雷復84 |
地風升85 |
地水師86 |
地山謙87 |
坤為地88 |
如果您有卜卦算命上的需求或問題,歡迎聯絡道苑,老師將為您解答。
請藉由下列方法聯絡道苑,老師收到資料後,會儘快與您聯繫,感謝。
方法一:撥打服務專線 手機:0909-116688 、 市話:0800-216688
方法二:線上即時諮詢 按此連結
方法三:填寫諮詢表單 按此連結